Thursday 30 November 2017

家有少年儿

大事不妙,少年期遇到更年期。

人家说,少年成长时期,荷尔蒙大大改变,是魔鬼时期,管不着,也束缚不了。哥哥刚进入少年,非常神秘的时期,在我们的家庭,他是第一个进入探索少年期的人。他少年期的到来,确实造成父母的疑惑。妈妈开始和哥哥撞个正,言语上不能合拍,哥哥开始顶撞。

“你会青春期,我不会更年期啊?你试试看谁厉害?” 面对妈妈的责骂,哥哥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。

弟弟问,‘妈,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哥哥?小事而已哦。’

妈妈想一想,‘因为哥哥一直很乖,不顶嘴的,突然间有了自己的意见,妈妈就用尽全力去扑灭’。这是妈妈心里的答案。

青春期真的会一天发生的,眼前的孩子,几乎不是我认识了十二年的孩子,人家说,要用六年来准备孩子的青春期,我一直觉得夸大其词,突然发觉哥哥进入青春期,还真是措手不及啊!

哥哥一直以来都是很乖的孩子,妈妈一般上吩咐,他都无所谓。进入少年时期,他的态度突然间‘变差’了。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,自己的意见。

有时候,他很想跟妈妈讲话,弟弟在一旁还没说完,妈妈举起手示意他等一下再说,等弟弟说完,妈妈转身看着哥哥,‘你刚才说什么?’
哥哥回答,‘我讲的不重要,我不要说了。’ 确实就再也不肯说,因为小小的拖延,他不肯再沟通了。妈妈晴天霹雳,我那可爱的哥哥,竟也会这样说话--这就是少年。弄得我哭笑不得。

仔细想想,哥哥也很无奈,他正处于尴尬的成长期,一方面妈妈希望他可以有自己的主见,一方面又觉得他不再是以前的乖宝宝。是妈妈突然不舍得以前的乖宝宝吧。如果他事事问我意见,我也是害怕的吧!就没有一点主见吗?有了主见,又被认为不听话。妈妈心里自己需要好好调整。

于是,我慢慢摸索,也去上课,也阅读,决意杀出自己的一条血路,让这少年遇到更年得以存活。大概摸出个形状来。

少年人是生理上非常高大,知识或者可以算得上丰富,心里却非常脆弱的一群人。一句话就可以完全瓦解建立了十几年的存在感。

耶稣十二岁的时候上圣殿,路加福音记载一句话,‘他们不明白’--大意是耶稣的父母不明白耶稣。

父母必须承认,‘我们不明白’,这个阶段的孩子跟之前儿童时期肯定是不一样的。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距离,因为在父母的知识和思想成熟的区域里,容不下这般脆弱又执着的想法。一起生活这么多年,我们甚至忘了孩子跟我们有距离这件事。

接下来,路加又说,‘他就同他們下去,回到拿撒勒,並且顺从他們。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’
耶稣面对父母的不明白,他顺服了,他选择跟从父母。母亲天生敏锐,把孩子这样的改变记在心里了。

后来每年上圣殿,耶稣是不是一样再次失踪?父母是不是还为此担忧?还是渐渐的放心孩子了呢?我自己想,耶稣的父母可能渐渐学会了让孩子成长,明年的过节,他的父母可能学会体谅孩子的改变,让耶稣在圣殿里学习讨论?

路加用很美丽的字句完美的诠译了成长期的结局。。。耶穌的智慧和身量,並 神和人喜愛他的心,都一齐增长。

如果每个成长时期的孩子都能如此完美的画上句点,他们的成年期会是充满期望和能量的。

但是没有的,我们看到很多少年跟父母都不太说话的,因为一开口就被骂嘛。还有什么好说?一直到成年期,父母和孩子还不是那么和谐的,那骂人与被骂的模式一直存在,管教和被管的相处方式--到孩子成年了,父母还是不肯放手的。这样的关系,自然不能够和好,孩子远远离开是必然反应。

我觉得,父母特意的转变是成熟的表现。我们不能一方面要孩子独当一面,又一方面要孩子事事听话顺从。当然,很多父母也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做决定。

一个孩子在家里得到的反面评语是70%,反面评语包含直接的责骂,批评,间接的评语,友善的批判等等。其实真的有这么多的,我仔细一算,我一天所说的话,好像真的都是不断的在指正孩子。在孩子的心中,他们知道,他们是‘不合格’的。反正做得好,做得不好,被骂就对了。可能在我们心里,他们是不错的,但是,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不断的批评。所以很多优秀的孩子,都很自卑。

我很看重哥哥和我的关系,有些事情不值得我去吵,去批评以至于破坏了我和哥哥的关系。自然,这也是在很多次的破坏之后,我突然觉悟的。哥哥和妈妈的关系非常重要,不需要为了小事恶言相向,给他太过重的评语。如此大彻大悟,自然得来不易。问问孩子,他们给我炒焦了几次?

于是妈妈有进步一点点。

是的,妈妈知道你开始注意形象,我们一起去选衣服吧;好,假期了,一起染个头发吧;喜欢帽子吗?拿去吧!一起唱你年轻的歌吧。

哪一天?不知道妈妈又为了什么事炸起来!弟弟大概又问,‘为什么这么生气哦!小事而已哦!’

日复一日,我们就是如此平安度过青春期和更年期的。但愿。